小青瓦(又称蝴蝶瓦、阴阳瓦,多为陶土材质,是传统古建筑屋面的核心材料,以“一仰一俯”搭接形成防水结构,具有轻质、透气、古朴美观的特点)铺设质量直接决定屋面防水性能、使用寿命及建筑风貌。铺设需严格遵循传统工艺与现代规范结合的原则,重点关注基层处理、瓦片选型、搭接工艺、节点防水、后期防护五大核心环节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一、铺设前:基层处理与瓦片准备,打好基础
小青瓦铺设依赖平整、稳固的屋面基层,且瓦片自身质量需适配屋面坡度,前期准备不当易导致后期漏水、瓦片滑落:
1.屋面基层处理:平整、防潮、承重达标
基层平整度检查:基层(多为木望板+灰背,或现代混凝土屋面)需平整无凸起、凹陷,用2米靠尺检测,缝隙≤3mm(若为木望板,需确保望板拼接紧密,无大于5mm的缝隙,避免后期漏灰、渗水);
防潮与防腐处理:木望板需提前涂刷传统桐油(或现代环保木材防腐剂)2-3遍,每遍间隔24小时,增强防潮、防虫能力;若为混凝土基层,需先涂刷1层渗透型防水剂(如硅烷防水剂),防止基层吸水导致瓦片受潮;
承重能力验证:小青瓦单块重量约1.5-2kg,屋面活荷载需≥0.5kN/㎡(含瓦片、人员检修重量),木望板下方椽子间距需≤60cm(避免望板变形导致瓦片塌陷),混凝土基层厚度需≥10cm,确保承重达标。
2.小青瓦选型与预处理:适配坡度,剔除残次品
瓦片规格适配屋面坡度:小青瓦铺设需根据屋面坡度选择合适尺寸(如坡度15°-30°选200×180mm规格,坡度30°-45°选220×200mm规格),坡度<15°时需额外增加防水措施(如基层加铺防水卷材),避免雨水滞留导致漏水;
瓦片质量筛选:铺设前人工筛选瓦片,剔除有裂纹(贯穿性裂纹、表面细裂)、缺角(边角缺损>5mm)、变形(翘曲、厚薄不均)的残次品;用手轻敲瓦片,声音清脆为合格(沉闷声说明瓦片内部有空洞,易吸水破损);
瓦片预处理(潮湿地区):潮湿地区(如南方多雨区域)需将小青瓦提前浸泡24小时(陶土瓦吸水后与灰浆结合更紧密),捞出后晾干表面水分(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灰浆流失);干燥地区可直接使用,无需浸泡。
二、铺设中:遵循“一仰一俯”工艺,严控搭接与节点
小青瓦的核心防水原理是“仰瓦排水、俯瓦挡水”,铺设需保证搭接紧密、排列整齐,重点关注瓦垄间距、搭接长度、节点密封:
1.常规屋面铺设:规范搭接,确保排水顺畅
弹线定位,确定瓦垄间距:铺设前在屋面基层弹纵向控制线(平行于屋脊),根据小青瓦宽度确定瓦垄间距(如200mm宽瓦片,瓦垄中心距180-190mm,确保俯瓦能完全覆盖仰瓦缝隙);横向弹水平控制线(每5-6片瓦弹1道),控制瓦片排列平整度,避免出现“高低错台”;
“一仰一俯”铺设顺序:从屋檐(檐口)向屋脊方向铺设,先铺仰瓦(凹面朝上,用于排水),再铺俯瓦(凸面朝上,用于挡水):
仰瓦铺设:将仰瓦凹面朝上,瓦尾(后端)搭在下层仰瓦前端,搭接长度≥50mm(搭接过短易漏水,过长浪费瓦片),仰瓦两侧边缘需与纵向控制线对齐,确保瓦垄顺直;
俯瓦铺设:俯瓦凸面朝上,覆盖在相邻两垄仰瓦的接缝处,俯瓦前端需超出仰瓦前端≥30mm(形成“滴水”,避免雨水沿瓦缝渗入),俯瓦两侧需与仰瓦边缘重叠≥20mm,无明显缝隙;
灰浆固定,增强稳定性:在仰瓦与基层接触处、俯瓦与仰瓦搭接处涂抹传统麻刀灰(石灰:麻丝:黄土=3:1:2)或现代无机防水灰浆,灰浆厚度5-8mm,确保瓦片与基层、瓦片之间紧密结合,避免风吹导致瓦片移位;木望板基层需在仰瓦后端钉1枚瓦钉(铜钉或镀锌铁钉,直径3-4mm),增强固定(混凝土基层可不用瓦钉,靠灰浆固定)。
2.关键节点处理:檐口、屋脊、屋面转角,重点防水
檐口节点(最易漏水部位):
檐口第一排仰瓦需铺设滴水瓦(前端带滴水槽的小青瓦),滴水瓦前端需伸出墙面≥60mm(避免雨水冲刷墙面),滴水瓦底部用灰浆填满,与檐口基层紧密结合;
檐口俯瓦需覆盖滴水瓦后端≥50mm,灰浆密封接缝,防止雨水从檐口渗入基层;
屋脊节点(屋面最高处,易积水):
屋脊处需铺设脊瓦(定制弧形小青瓦或脊筒瓦),先在屋脊基层抹一层10-15mm厚的麻刀灰,再将脊瓦扣在两坡屋面的交接处,脊瓦两侧需与屋面俯瓦重叠≥80mm;
脊瓦与俯瓦的接缝处用麻刀灰填满,表面收光,若屋脊长度超过10米,需在中间设置伸缩缝(宽度10-15mm,填嵌防水密封胶),避免温度变化导致脊瓦开裂;
屋面转角(如歇山顶、攒尖顶的转角):
转角处瓦片需按“扇形”裁切(根据转角角度计算裁切尺寸,如90°转角,瓦片裁切后两端角度45°),确保转角处瓦片紧密拼接,无空隙;
裁切后的瓦片边缘需用灰浆密封,避免雨水从裁切缝渗入,转角处可额外铺设1层浸过桐油的麻布,增强防水。
3.避免常见铺设误区:防止后期漏水与瓦片损坏
禁止“倒铺”(仰瓦凸面朝上、俯瓦凹面朝上):倒铺会导致雨水无法排出,直接渗入屋面基层;
避免瓦片“悬空”:铺设时需确保瓦片底部完全接触基层或灰浆,无“空鼓”(用手轻压瓦片,无松动感),悬空瓦片长期受压易断裂;
控制灰浆用量:灰浆不可过多溢出瓦面(影响美观),也不可过少(导致密封不严),以“填满缝隙、不溢出”为原则;
雨天禁止铺设:雨天基层潮湿,灰浆与瓦片结合不牢固,易出现脱落;铺设过程中遇雨,需立即覆盖防雨布,待基层干燥后继续施工。
三、铺设后:检查与防护,延长使用寿命
小青瓦铺设完成后需及时检查修复,同时做好后期防护,避免因维护不当导致性能衰减:
1.铺设质量检查:全面排查,及时修复
外观检查:目视检查瓦垄是否顺直(纵向偏差≤5mm/10m),瓦片排列是否整齐(横向高低差≤3mm),无缺片、错片、倒片;檐口滴水瓦伸出长度一致,屋脊脊瓦无歪斜;
防水测试:铺设完成后(灰浆干燥72小时后),进行淋水测试:用消防水带(喷头距屋面1-1.5米)向屋面持续淋水1-2小时,观察室内基层(如木望板、天花板)是否有渗水痕迹,重点检查檐口、屋脊、转角处,若发现渗水,需标记位置,待屋面干燥后拆开瓦片,重新用灰浆密封;
稳固性检查:用手轻推瓦片(尤其檐口、屋脊处),无松动、移位;检查瓦钉是否牢固(木望板基层),无松动或脱落。
2.后期防护:定期维护,防止老化与损坏
定期清理:每季度清理瓦面积灰、落叶、杂草(用软毛刷或竹扫帚,禁止用钢丝刷,避免划伤瓦片表面),防止杂物堵塞瓦缝导致积水;北方冬季雪后及时清理积雪(用竹制推雪板,避免金属工具撞击瓦片),积雪厚度超过10cm时必须清理,防止瓦片受压断裂;
灰浆补修:每年检查瓦面灰浆,若发现灰浆开裂、脱落,需及时用同类型灰浆补填(先清理旧灰浆,再抹新灰浆),尤其檐口、屋脊处灰浆,需重点检查;
破损更换:发现瓦片断裂、缺角,需及时更换(拆除破损瓦片,清理基层旧灰浆,更换同规格新瓦,重新抹灰浆固定),更换的新瓦需提前浸泡(潮湿地区),确保与周边瓦片结合紧密;
防生物附着:南方潮湿地区需每年检查瓦面是否有苔藓、地衣(苔藓吸水会增加瓦片重量,加速老化),发现后用软毛刷清理,或喷洒5%小苏打溶液(中性,无腐蚀性)软化后清理,禁止使用强酸强碱清洁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