仿古小青瓦(以陶土为主要材质,仿制传统小青瓦的弧形瓦件)的保养需围绕其“陶土材质多孔、脆性高、易受环境侵蚀”的特性,重点关注防潮、防损、防污及结构加固,具体方法如下:
一、日常使用中的基础保养
定期清洁,减少污染物附着
每月用软毛刷(如羊毛刷)轻扫瓦面灰尘,避免粉尘堆积后渗入陶土孔隙(尤其屋檐、瓦脊等易积灰处)。
遇雨后及时清理瓦槽内的积水和落叶、杂物,防止长期积水导致胎体吸水酥化,或杂物腐烂滋生霉菌。
若瓦面沾染油污、鸟粪等顽固污渍,用清水蘸湿棉布轻轻擦拭(禁用洗洁精、酸性清洁剂,以免腐蚀陶土表面),擦拭后让其自然晾干,避免阳光暴晒导致水分快速蒸发引发裂纹。
检查固定状态,防止松动滑落
每季度检查瓦片的固定情况:观察瓦件是否有移位、翘边,固定用的瓦钉、灰浆是否松动。若发现单瓦松动,及时用同材质灰浆(如传统糯米灰浆或专用陶土粘结剂)重新固定,避免强风或震动导致瓦片滑落。
对屋面坡度较大的区域,重点检查瓦与瓦之间的搭接是否紧密,必要时在搭接处补填少量防水灰浆,增强整体性和防水性。
二、季节性保养:针对性应对环境变化
雨季防潮与排水
雨季前清理屋面排水沟、落水口,确保雨水能快速排离瓦面,减少瓦体浸泡时间。
雨后检查瓦面是否有渗水痕迹(如室内对应位置出现水印),若发现渗漏,及时排查漏点(多为瓦片破损、搭接不严或基层防水层失效),更换破损瓦件并重新密封搭接缝。
冬季防冻与防风
北方地区冬季前,检查瓦体是否有微小裂纹(若有,用防水密封胶填补),避免积雪融化后水分渗入裂纹,结冰膨胀导致破损。
大雪后及时清理瓦面积雪(用软质扫帚轻扫,避免用硬物刮擦瓦面),减少积雪对瓦体的重压(尤其老旧瓦件,承重能力下降)。
强风季节前,加固边缘瓦件(如檐口瓦、脊瓦),必要时增加临时固定装置,防止瓦件被风吹落。
夏季防高温与暴晒
高温暴晒会导致陶土瓦体收缩,长期可能产生裂纹。可在屋面种植少量耐旱爬藤植物(如爬山虎,需控制生长范围,避免根系破坏瓦体),为瓦面遮阳降温;或定期向瓦面喷水(清晨或傍晚),缓解温度骤升带来的应力。
三、长期存放或闲置时的保养
存储环境控制
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室内,相对湿度保持在40%-60%,避免露天堆放(尤其避免淋雨、暴晒)。
堆叠时用垫高架离地30cm以上,每层瓦间垫稻草或泡沫板缓冲,高度不超过1.2米,防止底层瓦件受压断裂。
定期活化与检查
每3个月翻动一次瓦堆,检查瓦体是否有返潮、霉变(若有,用干布擦拭后晾干),对边缘破损处用陶土浆修补(晾干后与原瓦颜色接近)。
长期闲置的瓦件,可轻涂一层蜂蜡(用软布蘸取均匀擦拭),形成保护膜隔绝潮气,使用前用干布擦掉蜡层即可。
四、破损修复:及时处理小问题,避免扩大
轻微裂纹:用专用陶土修复膏(或传统瓦灰+糯米浆)填补裂纹,抹平后自然晾干,再用与瓦体颜色接近的颜料修饰,增强防水性和美观度。
边角破损:若破损不影响结构,用角磨机轻轻打磨破损处至平滑,再涂修复膏;若破损严重(如断裂、大面积掉渣),需更换同规格瓦件,确保屋面整体性。